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80讲 加强种业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

日期:2022-05-09 10:49:48 查看:2798

为了让大众了解目前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与新品种培育的情况,4月26日上午,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80讲以直播的方式如期进行。本次活动由杭州市科协主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特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张小明研究员作题为“加强种业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的科普讲座,在线听众达7.9万余人。

张小明研究员,长期从事水稻新品种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浙江省常规稻新品种选育攻关协作组组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得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在讲座中,张研究员主要从粮食供需情况、加强种业创新和对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玉米、大豆等种源立足国内也有保障。但在满足量的同时,还需提质,让中国人在端牢饭碗的同时,也要吃得好。

他指出,要打赢种业翻身仗,“短板”要补上,要加快种业创新,做好以下三点: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加快品种培育的速度,这是我国独创的最经济实用的育种方式。二要扩大应用种质资源,培育突破性新品种。三要增加生物技术投入,加快生物品种应用。2020年起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加快,已有4个国产玉米、3个大豆品种获安全证书,将推动种子行业扩容,格局重塑,提高市场集中度,玉米、大豆种业将由周期性转为成长行业。

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不是种质资源强国。他认为,要保障粮食安全,既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创制和精准鉴定,也需要加强对种子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讲座最后,张小明强调,随着种子市场要求多样化,中国种子不跟上,洋种子就占了先机。我国的水稻成就举世瞩目,但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仍任重而道远。 (洪萍)